在本章中我们讨论了组成投资策略的三个核心要素,即对象、时机和力度之间的关系。我不得不承认,这些讨论依然无法简单和高度标准化地完成对三个要素的设定。或者这样说,我不知道本身就是复杂和充满不确定性的投资世界,是否存在被简单而高度标准化分类的可能性。在我看来,这三个要素的判断和平衡也与每个投资者不同的能力倾向及具体情况而存在投资倾向上的差异性。
从极端的角度说可能存在两类完全不同的投资者。一种持“对象不可知论”。认为对象的判断过于复杂和不确定,所以这样的投资者可能更倾向于对“时机”的被动等待。体现为守株待兔式的哪里出现体现在价格上的好机会就去哪里。而另一类则持“时机不可知论”,认为市场的走势和波动是难以预知的,但企业的商业规律是可以把握的,投资行为更侧重于“择股”的主动性,当然绝大多数的人可能介于两者之间,认为可以理解有限的对象类别,也只能捕捉特定的投资时机。我认为只要能力足够,上述方式都可以获得成功,当然也都必然面临自己的利弊得失,对此不妨持一个开放的态度。就在本书撰写的2013年上半年期间,市场就正好处于各种机会很丰富的时期。此时,有很多的大蓝筹企业跌出了有史以来的最低估值。看着那些只有10倍左右PE和1倍左右净资产估值,但依然会在未来的经济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目前业绩增速也很理想的蓝筹股,我确实有一种按捺不住的兴奋。只要国家经济不崩溃,构建一个低估值的分散组合长期来看获得理想的回报并不是很困难的事。
但就我个人而言,还是更倾向于以相对集中的模式投资于未来优势型企业。我的这个选择至少有三个理由,如下表所示。
图1投资未来优势型企业的原因
巴菲特说购买企业时会评估“这个生意是需要聪明一次,还是需要一直聪明下去”,我觉得投资也面临这样的问题。不同的投资倾向确实可能导致有的方式只需要聪明几次就够了,有的则必须过不了多久就要聪明一次。我喜欢那些能聪明一次就管很久的决策,它不但带来更好的回报,更能避免很多麻烦和压力。而未来优势型企业恰好在这方面体现了明显的优势。
当然,这并不说明这是我唯一认可的投资模式,对于更强调逆向投资的、构建较为分散、低价但尚具潜质,只是处于阶段性困境的投资组合,我也很感兴趣,并一直有所尝试,只不过是从个人当前的状态来讲,这一部分的仓位并不占主要地位。但显然我也意识到未来优势型的投资也有其固有的缺陷,比如对于前瞻性的要求非常高。虽然买入的区间非常宽阔,但是符合这一特点的企业确实也非常稀少,要挖掘出来有时候还需要一定的运气。而且长期持有一旦出现判断错误的时候机会成本会非常高。所以只能说现阶段它会是我的重点,我想在未来,逆向投资在我仓位中所占的比重很可能会有所提高。
总的来说,关于具体的操作是存在灵活性的,当然灵活的前提是大的原则不能动摇。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价值在哪里我就去哪里。不同的环境下投资机会可能会出现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个人情况可能会对风险和机会有不同的侧重。但不管如何变,对对象、时机、力度这三个基本要素的理解和运用,都将是投资者面临的永恒的主题。